從1998年到2012年,節能服務產業在我國發展了15年的時間,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前景。
一、產業定位精準
節能服務產業屬于節能環保產業范疇,而后者是未來我國著力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位列首位。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高端裝備制造四大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用于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資源配置上,節能環保將優先獲得更多支持。
二、政策支持空前
過去十多年里,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綜合性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比如《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等,政策種類之多,特別是經濟激勵政策力度之強,在同領域中絕無僅有。
三、市場需求巨大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為31億噸標準煤,2012年,我國年節能潛力將超過4億噸標準煤,潛在投資市場規模超過10000億元。同時,我國政府提出,至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50%的,這里節能的貢獻度將超過85%。巨大的節能潛力和龐大的節能市場,顯示出節能服務產業在我國的廣闊發展前景。
四、資本市場青睞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數據顯示,節能服務產業的融資增加迅猛,2010年至2011年中國工業節能產業共披露股權融資案例數量14例,融資金額7.11億元。節能服務產業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加速,截至2011年,中國工業節能企業上市29家,其中主板13家,中小板10家,創業板6家,IPO共計融資172.8億元。募投項目方面,2006年新股發行新政實施以來,中國工業節能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募集資金使用項目共40個。如此之多的事實證明,節能服務產業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