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涇源縣交通運輸局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加快交通扶貧攻堅。一條路興旺一項產業,打造一個園區,一條路造富一方百姓,使交通扶貧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圍繞促進草畜產業加快交通扶貧。圍繞草畜產業發展,打通了肉牛養殖運草、運肥、銷售便捷之路。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為全縣35個養牛園區修建公路130公里。帶動全縣養殖大戶新建牛舍23萬平方米,種植優質牧草10萬畝,注冊合作社132家,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草畜產業成為脫貧增收的“致富車間”。二是圍繞提升苗木產業加快交通扶貧。按照“川臺地、沿公路、靠城鎮、連景區”的發展布局,累計投資8000多萬元,為全縣苗木園區修建農村公路300公里,打通苗木銷售綠色通道。完成精準造林和生態修復10.2萬畝,消化建檔立卡戶苗木294萬株,兌付資金2104萬元,戶均收入達到1.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2.8億元。苗木產業成為脫貧增收的“綠色銀行”。三是圍繞開發旅游產業加快交通扶貧。按照“發展旅游業,公路必先行”的思路,累計投資1.5億元,建成荷花苑、臥龍山、老龍潭、胭脂峽、彈箏峽和滑雪場等景區旅游環線公路120公里,農家樂道路40公里。旅游社會總收入7億元。旅游產業成為脫貧增收的“源頭活水”。四是圍繞勞務產業加快交通扶貧。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增強了鄉鎮對農村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到城鄉務工和居住,推進了城鎮化建設進程。培訓農民工5560人,實現就地和轉移就業47804人,全縣轉移勞動力11.3萬人次,勞務收入14.6億元,勞務產業成為脫貧增收的“鐵桿莊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