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始終要懷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以謝其養育之恩;感恩企業,以謝其培養之心;感恩父母,就要把孝心獻給父母;感恩企業,就要把中心獻給企業。
--題記
很早以前,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忠孝”的思想觀念,以此作為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而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忠”乃立國之本,“孝”乃立家之本,“忠孝”乃立身之本。
“孝”簡單來講就是孝敬父母長輩。“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時卻不能蒙人一世,不忠不孝之人最終不能立足于社會。“孝”是維系社會穩定的最小細胞——家庭和諧的基本紐帶,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
就如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評選對田世國的頒獎詞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言里,母親的生命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堅若磐石。我們不禁會問,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能讓一個兒子不顧惜自己的健康,為母親的生命延續做出如此決定?這就是孝心,他用孝心回報了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忠”就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職守。俗語說“君使臣以禮,臣使君以忠”,如有大將軍韓信,抗金名將岳飛被公認為“忠”的典范。現如今,對于我們來講,就是把“忠”延伸到企業,這是新時代賦予“忠”的又一含義。
無論我們在行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在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我們都要忠于職守,忠于工作,努力認真完成工作,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正如余秋雨所言:“工作的追求,情感的碰撞,進取的熱情,可以隱匿卻不可貪乏,可以偶然而不可清淡”。當一個人能夠心懷感恩,把全身心徹底融入工作之中,當積極和熱情成為一種習慣時,便擁有了回報。現在有許多人年輕選擇就業時,只看重報酬,在這個公司上班卻想著另一個公司,沒有一個忠誠之心,也就不可能有所作為,常在利益面前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和良知的事。
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他曾經做過刷奶瓶的小工,那時候生活很貧窮,他連結婚的錢都沒有,當廠長知道情況后,打電話讓他來辦公室拿錢,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老廠長親手交給他一個存折,并且說:“拿去結婚用,不夠了就說”。懷著感激之心打開存折,里面居然有500元,而他當時每月的工資只有20元。他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從此以后更加努力工作,也始終把企業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企業,忠于同事,忠于職守,最終創下了一番業績,成為了中國奶制品行業的龍頭老大。
所以說,忠誠是獲取回報的前提,當今社會,忠誠已成為職場上的第一競爭力,已成為我們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人要忠于自己的企業,忠于自己的團隊,忠于自己的崗位,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讓我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企業的培養之恩,把孝心獻給父母,把忠心獻給企業。用“孝”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用“忠”來報答企業的培養之恩,讓“忠孝”來成就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