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行人的一段路,卻是建設者的一段人生。
當你開車走在視野開闊、平坦舒適的高速公路上時,你會想起那些在荒山野嶺、荒無人煙的地方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修路筑橋的路橋人嗎?。他們沒有周末約會,沒有節假日,與外界的溝通也少得可憐。一段高速公路建成,一座公路大橋架起,界碑上鐫刻的卻是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媒體宣傳的是有頭有臉的領導。而施工單位呢?那些櫛風沐雨的筑路工人呢?當然不可能出現在鏡頭前和媒體上。只有在出現質量事故的時候被處罰,只有在竣工且封塵多年又被查閱那些堆滿灰塵的資料的時候,才能看見他們的名字。
路橋人沒有軍人的光榮,沒有石油、鋼鐵工人那么受關注,也沒有煤礦工人那樣吸引記者的眼球。始終都不是關注的焦點,只是默默無私地在某個角落貢獻著自己的人生。有很多人羨慕這種生活,多則三年少則半年,換一個項目就換一個地方,全國各地到處跑,可以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可是真的就如同想象中那么愜意自在嗎?試著想象一下,當你呆的地方是沒有路的通不到外界的地方,那些原生態的環境,風景絕對是美不勝收的,但恐怕當你生在其中卻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欣賞了!
在荒郊野外的地方,對吃住固然沒有太多太高的要求,活動板房雖然簡陋,但是也足夠為我們遮風擋雨,偶爾刮風下雨敲擊板房的聲音,也變成了伴隨我們進入夢鄉的“搖籃曲”;工區食堂的飯菜雖然簡單,但只要可以在忙碌中抽空吃到一口熱騰騰飯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大多數時候當飯送來時候已經沒有了溫度。時間久了這些都是可以習慣的。比起這些,精神層次的極度匱乏才更要命。和在城市里的朋友漸漸地沒有了共同語言,網絡和電視確實幫了不少忙,但遠遠不夠,很多東西只有你生活在其中才能感受到。那種賺了錢卻沒有時間去花的感覺,比賺不到錢更讓人心酸。長期在工地上的人,會把進城當作一種奢侈,但是每次出去也只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歸,沒有絕對的休息日讓你出去放松和休閑,因為有的工作崗位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不在就會影響項目的正常運轉,這是與集體的利益相關的。個人利益在這里就輕如鴻毛。
但是在這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沒水,我們可以自己打井;沒路,我們可以修便道;沒電,我們有柴油發電機;找個對象沒約會時間,我們有的是手機。當我們把這些當做是一種樂趣的時候,工作似乎也沒那么乏味,生活也沒那么艱辛了。看著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我們心里也有說不出來的成就感,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修路人,或許以后的某一天當我和朋友們一起開車經過自己曾經灑過汗水的地方時,還可以拍拍胸脯說,看,這條路這座橋是我修的呢!想到這些總感覺自己背后也閃著光,苦并快樂著,只因為一個字——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