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一群人來到這片荒蕪的土地,他們肩挑手推,靠著最簡陋的工具,建造了寧夏第一條有等級公路——銀古一級路。24年后的今天,又一群人來到這里,繼前人之志,拓寬希望之路。用更加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的施工技術,讓家鄉經濟發展的步伐更快、更穩健。而現在,我很自豪地對您說,這兩代人都來自我們寧夏路橋。
而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來自我們這個團隊的小伙子們,聊一聊關于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夢想。我們這些人,多數剛從學校畢業,除了個別幾個剛為人父的,其他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不同的經歷,相仿的年紀,卻有著相同的膚色,沒錯都是健康的黑色。每天天色微亮起,我們就要強忍困意,離開溫暖的被窩。經過簡單的洗漱和早餐過后,乘坐去往工地的汽車,正式開始我們一天的工作。我們頭頂烈日、手捧圖紙、肩扛儀器,一副苦行僧的模樣穿梭在工地各種各樣的機械之間。加班加點早習已為常,餐風飲露更不在話下。夕陽西下,終于結束一天的現場工作任務后,仍然挑燈夜戰,編寫堆積如山的技術資料。就這樣只剩下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沾枕即眠。而這也只是在每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下,才能出現的畫面。還有夜晚灌樁時傾盆而下的大雨,路面攤鋪時突如其來的風沙,可身上的責任讓我們即使步履維艱,滿身泥濘,也依然要義無反顧!就是這樣的工作強度,我們依然沒有任何的假期,國慶節、中秋節、情人節,無論怎樣曼妙的節日,我們依舊奮斗在施工的最前線!就這樣,朋友們在我們一聲聲“工程緊我很忙”中漸行漸遠,姑娘們在我們一句句“任務重沒時間”中望而卻步。我們的路越修越多,而我們通向外界的途徑卻越來越少。仿佛最后在一條條通江達海上,只留下我們形單影只的背影。
而與之相比,那別人的青春呢,都在朋友圈里。有秀恩愛的、秀美食的、秀旅行的、結了婚的秀婚紗照的,有了孩子的秀萌娃照的。可以說每一天都刺激著我們的小心臟。
而每當這個時候,無數回憶便會涌上心頭。曾經的曾經,我們勵志好好學習,能夠學有所成,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受累、不受氣、更不受風吹日曬。能有一件干凈的白襯衫,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辦公桌,每天按時上下班。偶爾找一個不忙的周末,叫上三兩朋友,或者還有心愛的姑娘,去一未曾到過的地方,登高望遠、把酒言歡、漁歌唱晚,尋找所謂的詩和遠方,只有這樣才稱得上不負青春吧。而面對現實,在這里,只有澀眼的風沙、轟鳴的機械、以及刺鼻的瀝青。
于是經過一個又一個周而復始的日子后,我們疲憊了、厭惡了,有的終日郁郁寡歡、有的怨天哀地、還有的則已經離開了我們,逃離這單調、孤獨、難捱的日子。而我選擇向曾經鼓勵我、支持我來到這里的父親打電話抱怨,說:“我太苦了、我太累了,從白天到黑夜,如同機械一般,不但忍受風吹日曬,還整天神經緊繃生怕出錯,我真的受不了了……”等等等等,我說了很多,情緒也很激動。而父親靜靜地聽我說完了所有。然后說,那就別干了,回家吧。他說得出奇地平靜。我本以為他會用殷切的言語去安慰我,或者循循善誘,用慷慨激昂的言辭,鼓勵我繼續堅持下去,留在這里。但是都沒有,就這樣簡單幾句后,我們結束了通話。 過了許久,我收到父親給我發的一條微信,是一個小故事,內容我都已忘記,但故事的最后一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個強者,不是他能夠免疫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悲傷,屏蔽掉所有的負面情緒。而是即使在承受比常人還要大的痛苦,還要大的委屈,也依然含淚奔跑!” 看完我沉默了,我仿佛能夠透過手機屏幕看到一位父親心疼而又無奈的臉龐。沒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為獨生子女,習慣了索取、習慣了理所應當,我們崇尚自由、向往不羈,以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為人生信條,憧憬著說走就走的旅行,幻想著奮不顧身的愛情。
可是,每個人都有青春,每個人的青春也都要流逝。曾經的男孩也終將會成為男人,曾經享受的權利也會變為身上的擔子。5年、10年、20年后,我們的父母不再身形矯健,甚至他們的手腳都不再靈活、他們的臂膀更不再有力,那時我們會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他們的依靠。當然,還有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家庭,一個終日視我們為英雄的孩子,一個為我們傾其所有的妻子。那時的我們是否還能驕傲地對他們說,曾經的曾經,我見過多么巍峨的高山、見過多么秀美的河流、見過多么雄偉的建筑……對,這些完全可以成為炫耀的資本,但是請一定要把話說完,就是這些多么多么秀美風景的背后,一定還有一個多么多么平庸的自己。
就像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正因為如此,我們選擇脫下干練的襯衫,穿上這普通的工裝,用自己的汗水灌溉青春;我們選擇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這荒蕪的土地,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夢想;我們選擇拋棄安逸的生活,接受這艱苦的條件,用自己的雙手開墾希望。今天的我們俯下身子,埋頭苦干,用忙碌的身體換取精神的充實、內心的安寧。為職責莊嚴承諾,去做一個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也許您說我們到不了很多地方、看不到很多風景。但是我想告訴您,我們在這,心中有夢,我們在修百姓的致富路,我們在筑民族的幸福橋,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我們用青春和汗水描繪著最美、最亮麗的風景!
也許又一個24年后,已為人父的我們,會再一次踏上這片土地。那時我們不會對我們的孩子說,曾經,我們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經過怎樣的困難,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等等等。我想當我看著他可愛的眼睛時,我真的說不口; 我只會這樣告訴他,“曾經在這,有一群人,他們叫路橋人。他們在追一個夢,這個夢,叫青銀夢!而在這追夢的每一個日日夜夜,就是我要向你講述的一個又一個新鮮、真實、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