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1990年從大慶石油學校畢業,被分配到老鐵人王進喜帶過的1205鉆井隊。剛開始,隊里開展班組競賽,每次打大鉗他都扣不上鉗框,有一次因為技能沒過關還被請下鉆臺。為了盡快掌握鉆井技術,他把全隊人都當成師傅。1992年5月,李新民任井隊技術員。 2003年3月,任1205鉆井隊第18任隊長。
“新鐵人”闖世界
2006年2月19日,李新民帶領GW1205隊項目部踏上非洲大地,進駐蘇丹,實現了鐵人王進喜“將井打到國外去”的夙愿。
在設備安裝調試中,李新民帶領項目組人員再次祭出大慶的法寶,“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高溫當桑拿,汗水當淋浴,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僅用10多天就通過甲方和第三方檢測,獲得鉆井施工許可。在蘇丹雨季來臨之前,他們僅用17天就拿下了第一口井。
2007年,他們承擔蘇丹3/7區首口定向井施工任務。該區塊地層軟,易發生井斜、井塌等事故,多支隊伍都在此吃過敗仗。李新民連夜組織骨干開會,研究攻堅方案,并在短短11天后交出了優質井。鑒于以往的出色表現,甲方又把第一口水平井的施工任務交給了李新民。施工中,李新民和工程師憑多年打水平井的經驗,及時發現事故苗頭,要求甲方監督更改施工方案。他們耐心解釋其中利害,避免了兩起重大事故。甲方監督對GW1205隊刮目相看,并表示“在3/7區塊有水平井就由你們來打”。幾年來,李新民帶領GW1205鉆井隊累計打井16口,榮獲了蘇丹“鉆井杯”,樹起了中國石油隊伍的品牌形象。
蘇丹地表溫度接近70攝氏度,摸到有鐵的地方,手就火辣辣的燙。很快,李新民的嗓子發炎了,牙疼得鉆心,其他人也滿嘴起泡。每人每天喝20瓶礦泉水也不上廁所,工衣卻擰出水來。“我們是高溫當桑拿、汗水當淋浴,幾天時間大家體重都減了三四公斤。”李新民回憶說。
在這樣的條件下,鉆井隊6個人用了6天創下了海外“清關”人數更少、時間更短的紀錄,打贏了海外市場首場“攻堅戰”。
蘇丹的這口井是李新民帶領的鉆井隊在海外打的第一口井。
當時,蘇丹雨季即將來臨,而這口井正好在一片沼澤地里。甲方監督說,一個月內若不能完鉆,設備就將困在雨季的沼澤中,不如趁早放棄。“一定要打,一定要如期完工。”下定決心的李新民給大伙打氣:“決不給鐵人鉆井隊丟臉,決不給中國工人丟臉!”僅用了17天,他們就成功拿下這口井。交井時,甲方連聲說:“了不起!”
李新民流淚了,他站在蘇丹的土地上,望著鉆塔上高高飄揚的國旗和隊旗,在心中默念道:老隊長,您的夢圓了!
“硬活”也怕硬骨頭
一天,李新民他們往井下下表層套管,到100多米時就再也下不去了。這時候,甲方監督邁哈莫德提出用重十幾噸的頂驅把套管“壓”下去。李新民一聽急了:“這不是個好辦法,而且我們的設備價值上千萬元,弄壞了誰賠?”雙方各不相讓,“火藥味”十足。最終,李新民堅持采用了另一種方案,并很快排除了障礙。
“‘硬活’也怕硬骨頭、硬實力!”李新民說,“在海外,我們要靠實力爭取發言權!”
“跟他在一起,總能感到一股積極上進的力量。”李新民身邊的伙伴們都說。
對此,李新民說道:“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十分重要。現在世界變化這么快,鉆井行業的變化更快,我們不變,最終就會被淘汰。”
李新民的“變”,在于勤動腦子。在蘇丹,李新民招了不少當地雇員,他們中有的是剛剛放下手中的羊鞭來到井隊,專業技能很差。李新民就使出雙管齊下的“點子”:既在井場手把手教他們,又創造機會送他們到中國來,激勵他們更加主動學習,更快成長。幾年里,中國鉆井隊累計培養了幾百名蘇丹籍鉆井工。
“井場面貌就是人的精神面貌。”當年王鐵人常說這句話。“平時看狀態,工作看表現,走路看姿勢,吃飯看情緒”,這是李新民的井隊管理“秘方”。
為了解職工生活,李新民建立了職工家庭檔案,每一個職工的情況都裝在他心里。技術員胃不好,他就讓食堂做可口的飯菜;青年鉆工找不到對象,他就四處張羅,四處推銷隊里的小伙子,老同學都戲稱他為“李媒婆”。
一次夜晚施工中,拉石粉的車陷進了距井場300米處的泥水中。如果不及時把石粉運到,就無法繼續鉆井。李新民毫不猶豫地說:“就是扛,也要把石粉扛到井場!”當時正在做膝關節炎治療的他硬是帶領幾名鉆工,把26噸石粉一袋一袋背進井場。就在他扛完最后一趟時,再也支撐不住,腿一軟癱倒在地。
在蘇丹施工期間,李新民帶領的團隊共破生產記錄12項次,連續多年被評為模范先進集體。李新民所帶領的“鐵人鉆井隊”用實力在國際市場上叫響了大慶品牌,打造了中國工人闖蕩世界的新名片。
畫滿紅圈的日歷
在李新民家里,他的妻子王偉對筆者說,“新民炒的土豆片味道很好,一有機會就讓他表現表現。”她沖難得在家的李新民笑笑,沒有埋怨。
“一次兒子扁桃腺發炎,我用身體夾住孩子給他灌藥,孩子拼命掙扎,一下子氣上不來,頓時小臉、小腳都青了,我嚇壞了,抱著孩子跑到鄰居家求助,等到孩子最終喘過氣來,我大哭了一場。”那時王偉想,如果李新民在家該有多好!
李新民家里,掛著一個特殊的日歷,那是兒子給爸爸做的“考勤表”,李新民每回家一次兒子就在上邊畫一個勾,否則就畫一個圈。結果,考勤表上幾乎全是圈。2011年6月18日那天,日歷上的紅圈格外大,李新民解釋說,那天是兒子生日,他又沒在。
1205隊曾做過粗略統計,一年當中,李新民有270多天守在井上,全年有三分之一跟班作業。
新時期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楷模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旗幟,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典型。“大慶新鐵人”李新民就是新時期大慶油田和中國油田的一面鮮明旗幟和重大典型,就是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時代楷模。他扎根鉆井前線22年不動搖,帶領隊伍勇闖海外市場,打響了大慶油田品牌,為大慶紅旗增色,為中國石油爭光,為大慶油田光榮史再添大寫一筆。
李新民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石油人和大慶石油人的優秀品質,踏實大慶油田繼鐵人王進喜和、“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之后的第三代鐵人,是大慶油田和中國石油涌現出的有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典范。
學習“大慶新鐵人”李新民,一定要學精神,學實質,在學習他的精神境界上下功夫。李新民事跡宏富,感人至深,在認認真真、原原本本地學習基礎上,我們更要深入探討他感人事跡背后的時代內涵,探討他現金覺悟與高尚情操的普遍意義和成因。
三代鐵人,永遠的大慶。通過“大慶新鐵人”李新民,我們會更加真切地看到,大慶油田何以50年紅旗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怎樣的血脈相通。
大慶油田需要千千萬萬個李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