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對作業人員的危害也是天然氣處理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職業危害。天然氣處理過程的主要噪聲源是壓縮機組、泵、空氣冷卻器、高壓天然氣節流降壓和放空操作等。根據《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 87-85)噪聲等級規定,各工作區應達到的噪聲控制標準見表。
表:各工作區噪聲控制標準
區域或名稱 |
噪聲控制/dB(A) |
生產車間及作業場所(作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 |
90
|
值班室、休息室 |
無電話通信要求時 |
75 |
有電話通信要求時 |
70 |
車間所屬辦公室、實驗室、計算機室 |
70 |
控制室、消防值班室、辦公室、會議室 |
65 |
1. 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
噪聲不僅干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而且危害人體健康故必須引起充分重視。
(1) 噪聲對聽覺器官的危害
短期暴露在噪聲環境下,人體聽覺敏感性雖然降低,但脫離該環境幾分鐘后即可恢復,并且這種聽覺適應有一定限度。
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工作并缺乏防護措施,將會由于聽力損失而引起聽覺疲勞。脫離噪聲環境后,聽覺敏感性恢復時間長。它屬于功能性改變,是病理性改變的前期狀態。
如果仍長期無防護地在強噪聲環境中持續工作,聽力損失逐漸加重,直至不能恢復,聽力損失呈永久性,即所謂噪聲性耳聾。根據聽力損失程度,可將噪聲性耳聾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類。如果聽力損失超過85dB稱為全聾。
影響噪聲對人體聽覺器官危害的因素有噪聲強度、接觸時間、噪聲頻譜、噪聲類型及接觸方式、個體差異等。其中,噪聲強度大小是影響聽力的主要因素。強度越大,聽力損傷出現得越早,損傷得越嚴重,受損傷的人數越多。接觸噪聲時間越長,聽力損傷越嚴重,損傷的陽性率越高。
(2) 噪聲對其他系統的危害
噪聲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如果長期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導致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神經衰弱、頭痛、頭暈以及其他一系列癥狀,嚴重時全身虛弱,體質下降,容易并發或加重其他疾病,個別人甚至發展成精神錯亂。
噪聲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等,導致心動過速、心律不齊以及其他一些癥狀等。
(3) 噪聲對作業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影響
噪聲可使人感到煩躁不安、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差錯率明顯上升。當噪聲達到85dB以上時,人們的正常工作秩序就會受到影響,外來指令、信號和危險警報被噪聲掩蓋,工傷和產品質量事故明顯增多,不久影響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質量,還會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
2. 噪聲防護
除了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機械外,還應采取以下防護對策措施:①合理布局噪聲源,使其與辦公場所、控制室、值班室等保持一定距離,或設置隔聲墻將噪聲控制在局部范圍內;②對主要產生噪聲的設備、機械,裝設防噪聲罩或消音器;③在建(構)筑物、控制室、值班室使用隔聲性能良好的材料防噪;④在噪聲環境下作業的人員,應佩戴噪聲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護耳器;⑤定期對作業場所噪聲情況進行檢測,以確保符合《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 87—85)的要求;⑥在廠區周圍栽種樹木進行綠化,既可吸收部分噪聲,又可吸收大氣中一些有害氣體。
|